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工厂。 “没有月亮,一生从来没有看见过更明亮的星光,它们似乎要跃出天空,像钻石一样光芒璀璨……这样的夜晚,让人为活着而喜悦。”这是头等舱乘客杰克·塞耶在1912年4月14日夜晚,悠闲漫步于泰坦尼克的宽大甲板留下的记述。 当晚11时40分,泰坦尼克撞上冰山;至15日凌晨2时20分,被海水永恒地吞没。这艘从其诞生之日起,就承载着人类过多的傲慢和自信的皇家邮轮,直到其处女航的彻底覆没,以及1513条生命的陨落之后,才让人们从盲目的自信和乐观中惊醒过来。 100年后的今天,“泰坦尼克”号仍然散发着持久的魅力,人们仍然近乎狂热地追踪着所有与它有关的人、物、事,点点滴滴,巨细无遗,不论真实还 是虚构。在造船之时、沉船一刻与营救关头,人们所演绎的胜利和自负、骄傲和悲剧,勇敢和怯懦,在今天仍可找寻到对应的影子。泰坦尼克有如一颗永不退色的宝 石,100年后仍在熠熠发光,让一代代人拷问其映照出来的人性之谜。 自负:夜郎自大的人性灾难 上帝也弄不沉的船 “泰坦尼克”号1909年由英国白星公司生产,建造时共花了750万美元。 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年的“泰坦尼克”号,它一样是一艘超级轮船,在当时无论就其豪华程度、规模大小、技术水平还是安全系数来说都是数一数二 的。“泰坦尼克”号重达46328吨,排水量66000吨,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超过四万吨吨位的客轮。如果以现代造船技术来比拟,除了油轮之外,就连美国核 动力航空母舰“尼米兹”号在吨位上也比不上它。 在“泰坦尼克”号起航前,人们热衷于讨论它的安全性。全船分为16个水密舱,连接各舱的水密门可通过电开关统一关闭。“泰坦尼克”号良好的防水 措施,使得它在任何4个水密舱进水的情况下都不会沉没。为此,一个船员曾骄傲地告诉乘客:“就算上帝亲自来,也弄不沉这艘船。”但当时谁都不会想到,这艘 举世闻名的巨轮仅仅航行了四天就沉没了。 为美观减少救生艇 事后发现,“泰坦尼克”号的制造过程中有诸多缺陷,也是酿成其沉没的重要原因之一,而这正是造船者急功近利、盲目赶进度的心态表现。船体钢材的 不合格,让其在零度的海水中显得格外脆弱,不敌与冰山的相撞;而铆钉的短缺,迫使其接触更多铆钉供应商,导致采用的铆钉参差不齐,难以保证优质质量;此 外,熟练技工短缺的问题,为了赶进度,不得已招用了一些技术并不熟练的工人。 更为重要的是,船上救生艇数量不够。建造时有人建议:若采用新式的悬吊臂,可多挂一排救生艇,但决策者认为那样做会显得太拥挤而有碍甲板美观,认为这是“不沉之船”,用不上救生艇。所以未采纳该建议,结果船上配备的救生艇只能载一半的人。 船长迷信以往经验 船长史密斯是白星航运公司最有经验的船长,曾多次在北大西洋航线航行。正是由于他见多识广、小心谨慎,“泰坦尼克”号的处女航才交由其负责。然 而,这名希望功成身退的船长却晚节不保,在老板要求全速前进的命令下,经不住所谓报纸头条的引诱,受了好大喜功的“传染”,为了能够在退休前着实风光一 把,不顾引擎尚未跑顺的事实,命令全速前进,为遭遇冰山埋下了隐患。他甚至还计划缩短航期,提前一天到达纽约港,以便创下快速横越大西洋的记录。 此外,船长忽视冰山预警,过于迷信以往经验。因为根据往年的经验,“泰坦尼克”号的航行区域乃是冰山很少出现的地方。而“泰坦尼克”号与以往船 只的不同,一旦撞上冰山,由于船体太大,船舵太小,根本来不及躲避。在航行的几天里,“泰坦尼克”号共五次收到冰山预警信号,不过一次都未引起重视。而在 撞上冰山之前,报务员又第六次收到了冰山预警电报,不过被随手压到了茶杯底下。
加入收藏夹
省份:
北京
天津
上海
港澳台
河北省
内蒙古
辽宁省
吉林省
黑龙江
延边
江苏省
浙江省
安徽省
福建省
江西省
山东省
山西省 湖南省 河南省 广东省 湖北省 广西区 海南省 四川省 重庆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区 新疆区 |
Copyright 2008-2030 凡中科技版权所有 (郑重提醒:交易请注意证件齐全,提高警惕,谨防上当!) 举报投诉邮箱: 2201066608@qq.com
|